• 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站内搜索:
  • 手足口病 预防为先

       认识手足口病   表现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感染对象。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症状轻微,但是重症病例也时有发生,多为3岁及以下低龄儿童,与卫生条件较差、抚养行为不良(如嘴对嘴喂饭)、环境通风不畅以及卫生防护措施不理想等因素密切相关。

    大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时患儿往往疼痛难忍,不能吃东西。发病后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皮疹疱液等向外界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呼吸道吸入含病毒的飞沫而传播。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或直接接触患者抓破的水疱而感染。

    吸入被病毒污染的空气(飞沫)、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手足口病一般在儿童之间互相传染,也可由成人传播给儿童。由于手足口病隐性感染者较多,部分患儿无皮疹等临床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因此非皮疹儿童可作为传染源,在手足口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尚无特效药,轻症无需药物治疗,一般清淡饮食,多饮水,帮助孩子度过感染期。

    温馨提醒: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且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对于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以通过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71疫苗)预防,但该疫苗不能预防其他型病毒如CA16等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家长不能因为接种过疫苗就高枕无忧,对防护掉以轻心,日常预防保健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很重要。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保持环境卫生

    居家和校内都要保持环境清洁,家庭内要勤晒衣被,居室和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定期消毒物品

    儿童常用的玩具、常接触到的物品(如门把手)应定期进行清洁,并用巴氏消毒液等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三)避免接触患儿

    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如亲吻、拥抱、一起玩玩具、共用餐具等)。虽然手足口病大多在低龄儿童中发生,但是青少年和成人感染后也有可能患病,也有可能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因此要注意不要将病毒传播给儿童。如果是在校学生,患病期间,尽量不要和同学进行亲密接触,如拥抱、打闹、抚摸等,如果家中有弟弟妹妹的,更要注意不和弟弟妹妹进行亲密接触。

    (四)做好个人防护

    教会儿童正确的洗手方法,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去医院就诊,应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在公共场所活动之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饭前便后都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给小朋友洗手,家长也要做好手部清洁工作,特别是接触孩子之前,避免共用毛巾抹干手。

    (五)加强晨检工作

    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工作,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