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站内搜索:
  •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之处暑,今年的处暑是8月23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气渐消,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气温逐渐下降,是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一个节气。
    节气养生
     早卧早起,适当秋冻  

     处暑过后,天气逐渐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逐渐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相应的起居作息也要作调整,应做到早卧早起,这样既能顺应阳气的收敛,也能使肺气得以舒展。

         俗话说“春捂秋冻”,处暑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应注意适当增添衣物,以凉而不寒为宜。但穿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肌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

     滋阴润肺,谨防秋燥 

    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白天热,早晚凉,降水相对少。因而会出现诸如口干、咽干唇燥、鼻燥、皮肤干燥瘙痒等症。而肺对应秋季,中医认为燥为秋之主气,燥热耗气伤阴,为娇脏,喜润恶燥,在饮食上要注意多饮水,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不宜饮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是油炸、烧烤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

          进入处暑节气后,气候逐渐变凉,像西瓜一类大寒的瓜果,就要尽量少吃了,此时可以多吃一些菠萝、葡萄、苹果、梨等滋阴的水果。也可以适当多食一些清热安神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冬瓜、藕、番茄、平菇、糯米、芝麻、蜂蜜、豆、奶类等。

         需注意的是,处暑后,天气逐渐转凉,食用过多瓜果类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对于脾胃虚寒者应注意不宜过多食用。

    ● 量力而行,适度运动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运动则是健身的不二法则。处暑时节的运动可以选择慢跑、爬山、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方式,通过适当的运动使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得以排出。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不可过大,避免大量汗出而损伤阳气。

    中医养生

    了解了处暑时节应该注意的日常起居外,您还可以尝试一些中医药传统干预方法,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您的身体状态进行调理。我们知道,处暑节气时暑气还未完全消退,此时健脾祛湿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关于中医药传统干预方法:

    1.穴位养生:可点按阴陵泉、脾俞等穴。

    阴陵泉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具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的作用。

    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具有健脾化湿,益气统血的作用。

    手法:拇指的指端部位放在相应穴位上,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摩2分钟,最后点按半分钟,以肌肉出现酸胀为度。

    2.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具有扶阳、补虚、防病、养生保健等效用,可以选择大椎、肺俞、膏肓、脾俞、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每次选择2~3个穴位,每穴灸15~25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能忍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