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站内搜索:
  • 【金中名医】妙手仁心施仁术 衷中参西治脑病——冯炯金华市青年名中医


      每周四上午,走进金华市中医医院的脑病科门诊诊室,都会看到一位中医师在聚精会神地为患者进行诊治,望、闻、问、切,一丝不苟,从早上7时40分开始,连续接诊近4个小时,日门诊量达50余人次。


      他就是金华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中医学博士冯炯。从2007年至今,他已从医十五载,始终秉持着一颗仁心,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十年如一日坚持小方治大病。他熟谙经典,精研经方时方,致力于中医脑病等疑难疾病的研究,为患者找寻更好的救治办法。“夫医道者,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这是冯炯的座右铭,也是他行医的真实写照。

      出生于医圣张仲景故乡的他,幼承庭训,从小听父亲讲述父辈行医的故事,目睹父亲为乡亲省病问疾时的一丝不苟,潜移默化地使他对医学产生了兴趣,也深深的影响着以后的医学生涯。毕业进入临床初期,白天忙于写病历、管病人,没有空余时间,他就晚上下班以后读书,每晚将白天所遇病例仔细剖析,查阅文献,既从中医学角度掌握该病的病因病机、主治方药,又学习西医学知识,从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各个方面入手认识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临床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治愈了不少棘手的患者,其中有一位是患脊髓病变的患者,双下肢无力伴大小便失禁,四处求医未见好转,慕名前来求治。此患者平素嗜酒,每天饮一斤左右白酒,面色黧黑,形体瘦弱,冯炯当时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给予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患者服用7剂后便能独立行走,大小便失禁也得到了控制。


      冯炯在临床中善于稳中求胜,不喜虎狼之药,一老年男性患者,中风偏瘫三月余,肢体僵硬,汗出较多,面白神倦,冯炯辨证为阳虚漏汗,方选桂枝加附子汤加黄芪、浮小麦、煅龙骨,数剂汗止,精神振奋,僵硬的偏瘫侧肢体亦趋柔和,始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对临床的重要意义。对于肢体瘫软、肌张力不高者,冯炯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人参、黄芪、桂枝、附子等,剂量由小到大渐增;对于言謇语涩、痰浊闭阻者选用涤痰汤、三生饮或青州白丸子;对于中风初期便秘者,选用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三化汤等;对于假性球麻痹,选用大半夏汤或三生饮。对于中风偏瘫、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肢体瘫软类疾病,冯炯在使用黄芪的用量从60g到240g,以观察药物剂量大小和疗效之间的关系。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冯炯认为中医并非以奇取效,而是依靠精确的辨证、恰当的施治、合理的用药。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近二百年西医学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发展迅速,但中西医学各有优势和不足,如何能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是现代中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中医学多以症状为名,单从病名不能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如脑出血、心源性晕厥与血管迷走性晕厥虽然都会出现意识丧失,但病情轻重、预后情况有天壤之别,因此不掌握西医学相关知识,在临床上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他经常参加神经内科、心理科学习班或学术会议,对脑病相关专业的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量避免发生漏诊或误诊。通过对中西医学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对中医临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多次告诫他的研究生,对于医学要兼收并蓄,毕业后无论在哪一级医院工作,在本专科内要力争中医融会贯通,紧跟西医发展步伐,并掌握社会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中医师。

      冯炯一手传承中医精髓,一手挑起科室业务重担,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同时不忘推动学术创新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医师对健康和生命的崇高礼赞。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金华市中医医院四牌楼分院)

      周四全天(金华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门诊)